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唐朝古琴几根弦(古时文人的基本装备—古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1 10:31:30    

琴,为文人雅士的乐器,古代社交中必不可少的室内雅乐。在中国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中,琴在四门传统技艺中排第一,自古以来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成为文人的时尚。圣人文人,如孔子,孔子学琴师承师襄,《猗兰操》是孔子所创琴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孔子通过琴曲,抒发自己的心情与感慨。如嵇康,魏晋时期崇尚老庄思想的嵇康,修道养性、通晓音律,弹琴吟诗,音乐理论着作有《琴赋》《声无哀乐论》。中国音律之美,可在民间佳话上知晓一二。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与子期留下了千古友谊佳话。千古吟唱,司马相如弹奏《凤求凰》诉说对卓文君爱慕之情。


古琴,在古代被称作"琴",20世纪初,为区别西洋乐器,才被冠以"古"字,又名七弦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一年有12个月及闰月。古时只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象征着金、木、水、火、土。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当时所创造出来的琴只有五条弦。到了周代,文王囚于羑里,为了悼念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是为文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加了一根弦,是为武弦,七弦琴由此而生,又称文武七弦琴。唐代开始,古琴演奏都是用七弦琴,并一直影响、沿用至今。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古琴的形制之美为历代琴家所重视,造型优美,古籍所记载的琴式最早在宋代,在最早载有古琴式样的专著上,曾绘有三十八种琴式,秦楚时期又增补至五十一种,后来《琴书大全》补充到五十四式。在《中国古琴珍萃》一书中展示了14种形制的109张传世古琴。常见传世古琴的款式主要有相传为孔子所创制的仲尼式,又称"夫子式"、伏羲式、神农式、正合式、连珠式、列子式、落霞式、蕉叶式、混沌式等等。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琴谱,古时用特造的文字记录古琴弹奏的指法、音位和弦序,《唐书·艺文志》载 "刘氏周氏琴诸四卷";《宋史·艺文志》载"唐太宗九弦琴谱二十卷。"都是研习古琴必习之典籍。学琴,首先要认识琴谱,记住音调和指法。《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琴谱。古琴的声音让人迷恋,古琴有三种音色,分别是散音、泛音、按音。弹奏散音浑厚沉着;弹奏泛音生动轻灵;弹奏按音激越凝重,似有余韵袅袅、象外之致的味道。音色也是古琴的特点之一,三种音色象征着天、地、人之和合。


古琴曲分琴歌、无词琴曲两大类,琴歌出现很早,孔子编《诗经》305篇皆可弦歌之(琴、瑟),古琴虽只作为歌咏的伴奏乐器,但亦可视作琴歌在诗经时代的遗篇。古琴器曲的出现亦很早,著名的伯牙、子期知音故事千古流传,所弹《高山流水》曲已非常成熟,古琴器曲与宫廷乐舞,钟鼓乐队成为2000多年前中国音乐水平高度发展的标志。古琴曲共有3400余首传谱,660多首古曲,是全人类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国风当潮,我们不应止于现代音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古琴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有着静心、求真、脱俗,并能舒缓情绪、怡情养性等本质。现在的社会浮华躁动,如对古琴感兴趣,空闲时间可以听听古琴音乐,温润身心,让心得以沉静,回归内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