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是河南省下辖的17个地级市之一,按照河南省的发展规划,南阳市是河南省的两个副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由于南阳盆地水土肥美,气候温润、山清水秀,自古至今都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宜居宜业宜都,在汉和帝时,南阳人口就达到240多万,成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大郡。
2021年,南阳市常住人口960多万人,户籍人口1230多万人,是河南省第一大人口市,也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可是你能想到吗?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南阳市人口还不到5000人。
南阳市行政图
南阳人口的减少是从南宋时期开始的,当时的南阳地区处于宋金交界地带,岳飞曾经领兵北伐,多次经过南阳,并手书《出师表》。由于处于交界地带,经常发生战争,汉人又不甘受异族统治而南逃,使南阳地区人口有史记载以来第二次大损耗。紧接元、金战争,使得这次损耗延续二百余年比三国时更甚。
元朝时期,设南阳府,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辖。南阳府领有唐、邓、裕、嵩、汝五州,下设南阳、镇平、穰县、内乡、新野、泌阳、卢氏、梁县、鲁山、郏县、方城、叶县、舞阳等十三个县,原来淅川、顺阳两县的区域并入到内乡县。
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国当皇帝算起、到元顺帝妥欢帖睦尔亡国,元朝只有89年历史。在元代,宫廷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由于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政权不稳定,政治不清明,文官不能治国,多数贪赋枉法;武将不能安邦,大多横行霸道。各级官员鱼肉百姓,官府的赋税征虐,豪强的暴敛侵掠,逼得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南阳地处中原,成了元朝统治的腹心之一,也就成了横征暴敛的重灾区。史料载,境内的百姓国不堪重,或逃离家园奔走他乡,或缺衣少食冻饿而死,导致了人口的锐减。
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造成了民不聊生,田地荒芜。旱灾、蝗灾和瘟疫接踵而至,而且持续发生多次。瘟疫的流行更可怕,发病时,迅速传染蔓延,使整村整村的人死净,成为无人村。
由于元朝统治腐败,天灾频发,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天长日久,苦难深重的百姓忍无可忍,酿成了元末的衣民大起义,很快成了燎原之势,在各路起义军进行反元大战的时候,南阳人王权、张春遂等人立即响应,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各地反元的义士纷纷参加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元末农民起义
王权起义军首先占领邓州城,北上攻占镇平,南下攻克唐河,接着,义军乘胜攻占南阳,时间,南阳红巾军威名大震,引起了元明朝迁的恐慌,元顺帝急忙派重兵前来镇压义军。红巾军与元大将矢剌巴都所率的数万精兵,在襄宛之间相持苦战,激烈争夺。1352年三月,王权兵败,退守襄阳。五月,矢剌巴都又攻防襄阳,王权被俘,英勇就义,南阳红巾军起义宣告失败。矢剌巴都在镇压“红巾军”过程中血洗邓州,再加上元军在南阳各地杀人无数,使南阳的人口再度减少。
据《元史》记载,皇庆元年(1312年),全南阳府(当时还包括叶县、舞阳、泌阳三县)总人数为4893人。偌大一个南阳府只有人口4893人,每十平方公里只有一人,不及现在的一个大村庄,整个南阳地区人口近乎灭绝。那时的南阳到处是废墟,遍地皆荒凉。
元朝时期的南阳地图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针对“中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的状况,决定从山西等地移民。大规模的移民最早开始于明洪武二年,直至明永乐十五年,历时近50年时间。迁民主要来自山西。洪洞县当时山西一个人口稠密之县,因此被列为迁民的重点区域之一。据《明实录》等史书记载,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大规模移民,明朝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移民姓氏共554个,分布18省(市),498县(市),其中南阳各市县区均有洪洞移民。
山西大槐树
当年,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南阳后,官府规定的是每人给15亩地、2亩菜园。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南阳肥田沃野,一片连着一片,谁有本事把地开垦出来就算谁的。这一下子移民们可就慌了手脚。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于是盆地兴起了占地热潮。有的人家,牵牛犁沟占地,围着大块地犁上一圈,这块地就算他家的了;有的人家在地里栽上木桩,写上姓名,就算他名下的土地了;还有人家在一块地周边种,里边的土地待以后再去开垦。洪洞移民迁入南阳,使各州县的人口得以增长,明洪武二十四年,全境人口增至1.48万户9.12万余人,于是,太祖朱元璋分封其第二十三子唐王于南阳。是年,在城内通淯街修建唐王府,建宫室殿堂800余间,府后有石山,俗称王府山。
南阳王府山
清朝初期,南阳人口有所减少。到嘉庆25年,1820年,南阳府已有人口232万人,,第一次超过西汉而接近东汉时的人口,但清时的南阳府地域只有两汉时南阳郡的二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南阳地区的人口为48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