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红移现象是什么意思(红移和蓝移现象的科学解释)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0 08:31:10    

星系的红移和蓝移已经告诉我们光的颜色可以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天文学家通过太空望远镜的研究发现,仙女星系正在以每秒300千米的速度靠近我们,因此产生了蓝移。而遥远星系受太空粒子摩擦力影响,光的速度变慢,不管是靠近地球还是远离地球都只会呈现红色,这是速度改变光的颜色的最好证据。关于科学界所提出的奇点大爆炸理论,星系红移是不能作为证据的。

经过以上的发现和研究的证实,我们可以解释光是由物质被分割成一定大小、质量和密度从而符合光子条件的聚集所组成。我们所认知的光就是由成群的光子构成的。人类的大脑则是根据光子的质量、速度和数量,以不同的波长和频率来将其转换为不同的颜色。我们通过对天文学家使用太空望远镜观测不同星系的颜色和运动关系的规律进行研究,已经得到证实星系的红移和蓝移表明光可以根据其速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人类所看到的光只占百万分之一的总光量左右,因为大部分光的速度未达到可见光的要求,而不是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在超光速实验中,不同速度的光会发生交替,因此实验结果中仍然只有光速。

在物质分割成光子的过程中,各物质受到的力量不同,产生的速度也因此不同。可见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约为每秒三十万千米,速度大于或小于光速的光被称为不可见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之间的转换只是光子之间加速或减速的过程。光源发出的可见光数量往往是最多的,速度越接近或远离光速的光数目越少。

例如:光源A相对于观察者B而言是相对静止的。我们假设可见光的速度为30万千米每秒。当A以一万千米每秒的速度接近B时,观察者B所看到的速度相对于光源A是29万千米每秒不可见光。相对于观察者看到的速度刚好等于光速。当相对于光源的可见光超过一万千米每秒时,它就会自动转换成不可见光。随着光速的加快,能够转换成光的光子数目逐渐减少。此时,速度往往快于红色光速。观测者B所看到的光普遍朝向蓝色方向移动。当光源A以一万千米每秒的速度远离观测者B时,观测者B所看到的速度恰好等于光速的可见光。对于光源A而言,其速度超光速一万千米每秒。随着光速的降低,能够转换成光的光子数目变少,因此,光的速度普遍慢于蓝色光速。此时,观察者B所看到的光会往红色方向移动。

因为光子的运动速度各不相同,所以光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运动远离或靠近的任何速度,在观察者看来总会有适合光速光子转化为可见光的速度。星系的红移和蓝移也是超光速最好的证据之一。在宇宙中不存在绝对的真空,光的运动速度并不永恒不变。它的运动速度同样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慢。因此,人们在观测宇宙中的天体时,无论这些遥远天体是靠近还是远离地球,它们的颜色都会普遍朝同一方向移动。

1842年,一位奥地利物理学家在路过一处铁路交叉口时发现这一现象:一列火车从他身边经过,他发现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小,波长变长;而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在变大,但波长变短。这表明,声音的粒子随着速度变快,波长变短,频率变高;反之,随着速度变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波长的变化取决于波源和观察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比值。人们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波。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观测发现,除了一些星系如仙女座、螺旋等大约100个已知星系存在蓝移现象外,几乎所有星系都具有普遍的红移现象。哈勃未考虑到宇宙并不存在绝对真空,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同样影响了它的传播速度。他错误地认为,越远的星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运动,这被称为哈勃定律。美国物理学家伽莱夫基于星系红移现象提出了错误的热大爆炸宇宙理论。

仙女星系正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靠近地球,因此我们观测到的它发出的光具有蓝移现象,这是光波长、频率和光源相对于我们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随着仙女星系与地球的距离越来越近,其发出的可见光对于地球来说变得超光速且不可见,但当它的速度刚好慢于光速300公里每秒的时候,光子加速到了光速,就可以被我们看到了,其所发出的可见光的平均速度比红光快,因此我们观测到的是蓝移的星系。

而远离地球朝向的遥远星系由于受到了宇宙中粒子的摩擦,速度不断减慢。当这些星系发出的可见光在相对于它的光源时速度大于光速时,到达地球时速度就会变得小于光速,然后就会产生红移现象。因此,我们观测到的所有远离地球的遥远天体都呈现红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