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术数基础知识入门(“术数”不是浅显的死搬,在于变数和其未知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10:16:10    

大多数人对于道教的好奇,都是从术数开始的。

当然,我个人建议,喜欢道教文化。

最好先从经典入手《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庄子》,还有很多,取决于你自己想看什么,对哪方面感兴趣,都有相应的典籍。

不局限于道家经典,好的书太多了,想要读透,不在杂在精。

古人有云:登山始见天高,临壑方觉地厚。不闻先圣之道,无以知学者之大。

打好基础,你才能更好的理解事物发生、变化的原理,不然学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不精通。

术数作为预测学,是一门深奥、涉及面极广的学问。

包含的理论、体系错综复杂,不是轻易能弄懂的。

所有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导师”,但尽量要避免认知不够,走过多的弯路,还不知道回头。


中国传统术数多门、多类,推断的方向也不同。

术数本质,是通过运用最宏观的观点,对事物归纳分析、进而总结出各种基本概念,并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发展出基于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和规则。(道理、理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

术数以阴阳五行为主题,《周易》谈论阴阳八卦,是并行的两套理论,虽然两者都谈论阴阳,但本质不同。

《周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古代政治家、军事家、学问家的必修之术,唐朝宰相虞世南说出:“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周易》有三个基本且非常重要的特点。(三原则)

简易,即将世间万物与人事归纳为极简单的道理。

变易,即认为事物是永远变化的,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没有不变的。

不易,即认为在一切变化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特性。汉代《易纬·乾凿度》云:“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懂了这三原则以后,还有三个法则要懂得,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周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类似五行的事物之间生克关系,尽管其有乾坤为父母,生出长男女、中男女、少男女,有“生”的概念,但没有“克”的关系。因此,作为一种宏观的研究事物关系的理论就有缺陷,古代西方的四元素论也没有建立生克关系。

生克关系只存在于五行系统,不联系五行,八卦间的生克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模型是最完美的,以此来研究天之阴阳、地之阴阳和人之阴阳。

“阴阳、五行生克乘侮、天干地支、八卦、六十四卦,二十四节气,是基础的基础,也是入门的门槛。”(得对时间和空间有一定概念。)



传统术数存在的问题

理论没有系统归纳的

概念不严谨

不重视基础理论

精华与糟粕并存

过分神秘。


五行大义里有提及,那些常人难以理解,觉得神奇的预测,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有一套体系,它不是迷信,也不是单纯的神通,是老祖宗们,那些学问的集大成者,通过积年累月,不停撰写修正,期间又经历几代王朝兴衰,经历过时间最终保留下来的。

有用,但要有所成,学以致用,很难。

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需要通过不断分析,预测结果,但依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也就是变数。

始学终觉浅。

学问和修行这条路一样,没有尽头,但人是有的,所以要不断拓宽,追寻与道合真,才能打破一些桎梏。

在我个人的认知里,术数是辅助,即使学有所成,算准了也不能说明什么。

事物很多面,但能总结下来的就那么几面,好的和坏的,略微好的或略微坏的。

窥探到一些,也不能一味地趋吉避凶,也是需要支撑的,否则暂时的利益,在长期的透支下,也会消失,终会埋下更大的祸患。



  • 《汉书》云:“妖由人兴也。人失常则妖兴,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 《黄帝内经》中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 《道德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 《论语》云:“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