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镇(新安)位于白洋淀边,是安新县政府所在地。安新城建于金代,为金章宗所筑,周围九里,高三丈。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废新安县并入安州。民国二年(1913年) 废州治,民国三年(1914年)安州与新安合并称安新县。隶属于保定市,由雄安新区托管。
本组图片拍摄于1940年,拍摄者为侵华日军记者,记录下了七十三年前安新镇的真实景象。
城墙
新安最早的城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浑埿城。金泰和四年改浑埿城为渥城,规制很高,城墙巍峨。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修缮。城墙上有魁星阁、文昌阁等重要的文庙附属建筑。
城墙之下
新安的城墙,虽然不是很高大,但修建的十分坚固。大清河从城墙之下穿行而过,两名儿童正在船舱里玩耍。安新县曾有过三座城,一座是新安城,另两座是安州城和三台城。
新安桥
城外的一座小桥,结构很特别。桥头部分是石头垒砌的,桥身的栏杆则是木头的,桥面用木板铺成。一些大小船只停靠在桥下。临河建有两层的楼房。
城门
新安镇的城门,不是十分高大,但看着很结实,城门上插着一面破烂的五色旗。查阅资料说,新安的四座城门在1938年即被拆除,似乎并不准确。
新安街头
正午时分的新安街头,虽然阳光很强烈,小贩们仍然坚守在各自的粮食摊。为了躲避日头的暴晒和刺眼的阳光,有人将毛巾顶在脑袋上。
街道
日本人从低角度拍摄的新安镇的一段街景,街道冷清,路边的排水沟上架着木桌子和独轮车等小摊点。店铺前面用长竹竿挑着醒目的幌子,不远的地方挂着“东和经济饭店”的牌匾。
汽车
一辆“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的客运汽车正通过狭窄的街道,深深的车辙和街边的排水阳沟把道路切割的坑坑洼洼。一条大黄狗在车前不远的路上悠然散步,可知车速非常缓慢。
河边
大清河边的村庄,临河是一条坑洼不平的黄土大道,大道边的民居墙壁上写着醒目的路标。最上面写着的“水路爱护村”,这是当时日伪汉奸为保护水路畅通而强加给村庄的名号。
行人
河边的道路上,有挑着担子和挎着货篮的小贩,一名男子躲在秫秸捆后面,偷偷向日本摄影师的方向观望。
泊船
村头的老树下,堆放着很多高粱杆,这些东西在过去都是宝贝,是盖房子和编织器物的好材料。一条船上已经装满了满满一船的秫秸秆,正在等待出发。
编织
新安地区地势比较低洼,耕地十分有限,但湖沼遍布且盛产芦苇。当地百姓自古就有编织苇席的传统。连小孩子也加入到编苇席的行列。,安州的苇席可谓闻名遐迩,早在唐宋时期,就曾作为贡品进献给朝廷。
磨玉米
一个小脚老太太正在竹编的簸箩边忙碌,旁边是一个石磨,被蒙上眼睛的毛驴正一圈圈拉动磨盘,将玉米碾碎。
大清河景色
新安城外的大清河上,船夫们喊着号子船工号子撑着货船前行。这是一段笔直的河道,河岸两边是碧绿的农田,农田中点缀着一些柳树,好一派的田园风光。
桥梁
一座桥梁横跨在大清河上。桥墩的建设很独特,靠近河岸的地方建得很密集,中间留出一片空档,以方便船舶来往。
河边泊船
河岸码头上停泊着很多木船,几乎占据了整个河道,可见当年大清河上的木船并不比现在道路上的汽车少。
午餐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船夫将船停泊在岸边,生火做饭,然后坐在船头边吃边看河边的风景。生活虽苦,也别有趣味。
船夫
大清河上,站在船头的船夫手里拿着竹篙,正在奋力撑着木船前行。他的上衣很小,裤子上满是补丁,虽然常年漂泊河上,依旧生活贫困。
河湾
新安城附近的河道景象,大清河在这里连续拐了几个弯,航船隔着庄稼地彼时相望,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筑堤
雨季刚过,大清河暴涨的水位淹没了河岸边的田地。此时,几名农夫正在河岸边筑起堤坝,防止河水进一步淹没庄稼。
百姓
美丽的大清河,总是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风景。这一片水域的风景很特别,一段堤坝将水面一分为二,给人一种西湖苏堤的错觉。一些百姓聚集在船头讨价还价购买水产品,人群中混杂着鬼子兵。此时的大清河正在日寇的控制之下,真可惜了这一片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