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常识 >

90岁古代称什么 ,你知道一百零八岁的雅称是什么吗?又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另一个?

94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7 14:19:55    


自古以来,人民对老人的寿辰都有一些好听的、别致的雅称。比如: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八十、九十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

那你知道一百零八岁的雅称是什么吗?这个古人的确给了我们一个好听的称谓:茶寿。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茶寿而不是另一个什么称谓呢?这个称谓的由来有一些典故,而且茶树的生命力旺盛,非常适合一百零八岁的雅称!

古人为了让长寿老人开心愉快,还造了一些特别的寿名给长寿老人祝寿,有喜寿、米寿、白寿、茶寿之说,喜寿指七十七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八十八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

茶寿是一百零八岁的雅称,因“茶”字的草字头是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人”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108岁是为茶寿?而不是别的什么寿称呢?我们知道茶树的寿命很长,若无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尚未发现茶树会老死。有的茶树树干虽然枯死了,但锯掉枯枝后,不久又会在树头长出新的枝叶了。

有许多古人写过不少关于茶的诗,让我们知道饮茶知性、常多上寿等等,其中陆羽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还写了一本举世闻名的《茶经》,因为《茶经》陆羽被后人称为“茶圣”,他写了一首经典的茶诗《六羡歌》:

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用了34个字,写了六个“羡”字,其中四个“不羡”,一个“千羡”和一个“万羡”。由此可以看出陆羽喜爱什么,不喜欢什么。

第一句“黄金罍、白玉杯”是盛酒的器具,都代表酒,陆羽不羡酒,实际是羡茶。

第二句是不羡“入朝为官、富贵名利”,实际是羡慕隐居或云游山林之中。

第三句是对故乡“西江水、竟陵城”的赞美之情,也包含着羡茶。茶圣陆羽谈茶如此含蓄,表现出他的修养功夫。

由此可见,茶是我们修身养性最为合适的饮料,不过我们普通人所饮的多为清茶,那些名贵的茶一般是饮不起的。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能使人心平气和。”

明代诗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同时代的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亦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

郑板桥有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一次他到东台白驹去探望,此人精通诗文,无意功名,过着清贫生活,家中挂有一副堂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享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正是素淡清宁的写照。

郑板桥对他很是钦佩,两人品茗叙旧,十分投机,主人招待的也是粗茶淡饭。郑感其谊,临别以对联“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相赠。联语反映了两人的深厚情谊和清贫自乐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作者深谙养生之道。

的确,每天是“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生活平平淡淡,这样的养生之道,茶也是起主要作用。有一个茶文化的故事,这个故事把茶的功效说得有些神奇,让人匪夷所思,但也说明经常喝茶对人是有健身的功效:

古时候有位老和尚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

老和尚听后大喜,病急乱投医,已经到了这一步了,信信也没有坏处,于是在茶树一旁做了一个简易的房子,每天候着,及时采摘茶叶,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五代王文锡《茶谱》的上述记载,把茶说成“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未免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茶能治病,已是人们的共识。隋文帝患头痛,医治无效,听僧劝告饮茶而愈,天下传闻,人们竞相煎服。

饮茶长寿,正史也有记载。《旧唐书·宣宗纪》记,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就是饮茶。

苏东坡留下著名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是说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

茶能治病,茶能养生,自古以来得到了太多人的证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而且茶树的生命力旺盛,寿命悠长,又是四季常青的乔木,所以以茶寿命名108岁的寿辰是正合适,人越来越有活力,寿命越来越悠长!

相关文章